导读: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历经35年改革,中国走上了富裕之路,但也进入了社会矛盾高发期,如何通过下一步改革,实现稳固发展、公平正义、真正富强,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要解决的问题。 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关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11日),有超过七成的网友对三中全会啃下改革硬骨头有信心。 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习近平表示,大家都很关注中国改革进程。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梳理一下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可以发现改革的核心的要素可能涵盖收入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打破垄断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要素区域间流动、土地制度改革加快要素流转以及现代金融制度建设等六大项。 三中全会可能涉及的六大重点 财税改革 ——“营改增”从交通运输和若干现代服务业扩大到电讯、铁路运输和建筑安装业并从部分地区推广到全国。 ——启动个税向综合税改革的试点,稳步扩大房产税的试点。 ——大幅度提高资源税税率和环保收费的标准。 ——显著提高医疗、社保、环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一般性支出尤其是三公消费的比重。 土地制度改革 ——征地遵循“公平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动态调整。 ——土地自由流转,确保农民工权益。如何使土地增值收益大头落到农民工头上。是正确改革方向。 ——土地私有化,农民最终拥有自己的土地。 ——扩大农地进入市场流通试点,这将利好地产及其投资产业链。 金融改革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放松资本账户的管制,放松民资投资海外的限制。 ——利率市场化将面临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业内认为需要时间,下一个具体步骤很有可能是让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 ——进一步规范银行表外业务,让民间金融阳光化和合法化,杜绝吴英事件的再度发生。 打破国有企业垄断 ——打破中央企业垄断,放宽进入市场限制,国企逐步退出,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 ——目前国资监管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存在国资管理的“空白点”。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应实现政企分开,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放宽入行门槛,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推进城镇化 ——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应先行一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可选择行业,城镇化就起来了。 ——破除土地财政,不改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卖地生财动力机制,人的城镇化就永远赶不上土地的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一环,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 ——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 ——限制垄断性国企高管权力和薪酬的膨胀,缩小贫富差距。 ——由于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分化”,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不利于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应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消除在教育就业医疗城乡间的福利差异。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收入分配是改革重大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23日表示,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经济改革中非常突出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次分配要注重缩小城镇、行业的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二次分配则要明确防止逆向转移的出现。 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上,宋晓梧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配套改革的重大问题。改革有一个打破平均主义的历史阶段,难免产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但是要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振兴发展经济,对收入分配问题就必须加以完善。 他指出,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一部分富人有消费能力,但是消费意愿不足,或是到国外去消费,广大中低收入者消费相对较低。这已经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就是投资和消费的结构,导致投资占的比重过多,有的年份甚至占到50%,而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还造成了一些社会不满情绪。所以进入到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阶段,收入分配应更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 在宋晓梧看来,要做到共同富裕,在一次分配方面,首先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包括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工资,农民的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如何保证土地收入等问题。其次要缩小行业差距,降低行政性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包括对这些行业进行工资、福利改革,对其高管职务消费加以控制等。第三是提高广大普通劳动者收入在整个G D P中所占的比重,要更好地完善工会等组织,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集体谈判来维护工人的利益,同时还要纠正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忽视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宋晓梧称,在二次分配方面,现在的问题是在不同群体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着逆向转移的趋势。举例来说,现在一次分配后城乡之间的差距大概是3.1:1,经过城市社会保障和各种公共服务的转移之后,会扩大到5倍至6倍。 他表示,解决二次分配的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对于社会保障项目,中央只提出大的原则框架,由地方具体统筹,越富的地方,标准可以定得越高,但至少应该先明确一个方向,就是二次分配不应该扩大一次分配差距。 房产税或成地方政府还债资金来源 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财税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将担当起改革尖兵的重任。根据我国财税体制现状,预计改革将主要在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制度改革三个领域开展。其中,前两项改革中的加大中央支出责任等举措有望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市经济改革以利改税加承包制为起点,九十年代财税改革则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力。而当前土地财政、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积聚等宏观领域矛盾日益突出,倒逼财税体制改革加速推进。 我国财税体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间接税在税收结构中占比过高,直接税尤其是财产税占比过低,导致收入分配失衡;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占比过低则进一步影响低收入人群;地方政府融资不规范,预算监督缺失,加之财权事权不匹配,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因此,未来财税改革将重点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税制改革方面,将着力于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但税制改革全面铺开难度较高,预计一些迫切性强、社会共识高的措施将率先推行。短期内较为确定的是扩大营改增范围,扩大现有增量房产税试点范围,继续推广资源税从价计征,将部分消费税从价内征收改为价外;中长期则可能推出存量房产税,推进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引入遗产税,同时下调增值税率。 需要强调的是,税制改革的目的并不在于总体税负的增加或减少,而是税收结构的调整,以借此影响劳动供给、收入分配、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 其次,财政体制改革方面,重点在于改变当前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局面。预计中央将收回部分事权,在公共安全、医疗保健、教育、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同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控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来加大对地方财权的弥补。 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持续性问题,预计改革方案可能会提及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特别是以公共事业设施为资产直接发行长期债券,以解决目前地方债期限错配问题。 与此配套还将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而构建中的房产税则可能成为地方政府还债的资金来源之一。 中长期来看,解决地方财政持续性问题,还应逐步实现分税制的全面覆盖,推进省以下分税制的贯彻落实。同时以税制改革为配合,完善各级税种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 最后,在预算制度改革领域,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不过由于我国公共财政预算自身在透明度和执行监督上存在缺陷,更深层次的预算体制改革还牵涉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议题,短期内恐难有实质性进展。 新一轮财税改革方向已明确,重点任务包括降低间接税比重,扩大预算监督范围,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比例,改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安排等。由于中国经济已步入存量改革“深水区”,若攻坚顺利,财税改革将与金融、价格、投资等其他重点领域的改革事项呼应配合,使生产要素配置更趋合理,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外媒预测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强调反腐 在中石油连续第二天爆出高管“出事”的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反腐败的重要性。会议还决定今年11月召开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外媒纷纷猜测,反腐将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大旋律”。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在周二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的会议上,与会高级领导审议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会议指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根据官方媒体报道,参加周二会议的中共高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党员违法违纪。“俄罗斯之声”报道的标题是“中国已准备好长期的反腐计划”。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强调反贪腐”,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8日以此为题称,薄熙来案庭审结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举行,议程将研究惩治预防贪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薄熙来案26日庭审结束,中共政治局会议随即再次强调反腐败的重要性,显示打贪已是既定目标。路透社称,习近平在此前的讲话中一直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或许也是中国各方对三中全会的主要期盼之一。 香港《南华早报》28日称,27日的政治局会议还通过了反腐五年规划,提出反腐是党的重要任务。中共领导人誓言进一步加强反腐工作,并呼吁党内外团结一致推进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展现今后10年增长放缓背景下新领导层的经济工作日程。中共每届中央委员会的三中全会往往被视为政治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最著名的就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确定致力于市场经济改革,并最终将中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台湾《旺报》报道称,中共新领导层上台后,已将反贪腐列为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次政治局会议更是通过反腐五年规划,作为全面推动清明政治的方针,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评论称,中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重要节点上处理薄案,有助于传达反腐败的决心。在舆论寄望反腐败建设有更多建树的氛围下,政治局会议再定下反腐败的改革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回应舆论期盼。 超9成受访者关注三中全会 74.6%的受调查者对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有信心”, 信心支撑可用“天时”、“地利”、“人和”进行概括:“天时”是指改革攻坚到了可改且非改不可的“机会窗口”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地利”是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可为下一步改革提供方向遵循与经验支撑、智慧支持; “人和”是指新一届领导集体改革意志坚决且团结一心,公众对他们也充满期待、全力拥护,可谓上下同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全球关注,上下期待。 习近平同志近日讲话强调,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习总书记的坚定表达,预示着本次三中全会定会冲破观念障碍、突破利益藩篱,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迎来改革开放的新突破。 三十余载改革开放路,激流勇进,国富民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改革大业,任重道远。今日之改革,面对着长期的历史积弊、复杂的利益纠葛,权难制衡、利难共享、人难“出头”,仍有诸多“硬骨头”要啃。 在“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当下,剥离审批部门的“权力依恋”,无疑是“老虎嘴中拔牙”;在“地方政府与土地财政相依相伴”的当下,勒住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无异深水之中除暗礁……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从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到破解各种民生难题,每前进一步,都考验着我们的决心、信心、能力与智慧。 本期“特别策划”围绕着当前改革中的硬骨头,在广泛搜集舆情的基础上,推出专题问卷,并约请权威专家分析点评。 调查结果表明,93.5%的受调查者“关注”或“非常关注”三中全会,蕴含着公众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殷切期待与高度信任;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排在公众期待拆解的改革“硬骨头”前六位;公众普遍认为拖延改革比啃硬骨头的风险大得多,为中央下大力气改革攻坚提供了最强大的民意支撑…… 时代把机遇与挑战一并交给了十八届三中全会。74.6%的受调查者对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有信心”,信心支撑可用“天时”、“地利”、“人和”进行概括。“天时”是指改革攻坚到了可改且非改不可的“机会窗口”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地利”是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可为下一步改革提供方向遵循与经验支撑、智慧支持;“人和”是指新一届领导集体改革意志坚决且团结一心,公众对他们也充满期待、全力拥护,可谓上下同心。 “硬骨头”如同“拦路虎”,避不开,绕不过,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党中央“攻坚克难”的号召下,在社会各界万众一心的期待中,中国改革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